您好,歡迎來到上海儀器儀表行業協會!
宏觀觀點
芯片短缺激起中國企業斗志 買不到就自己造
自2018年中興、華為事件以來,半導體產業就一直是中國之痛。2020年以來,芯片價格的飆升肉眼可見,進入2021年后更是出現了瘋漲的趨勢,漲幅普遍達到了10%至20%。
華為受到器芯影響,全球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第三降至2021年的第七,導致華為手機一機難求,用戶等待時間長,紛紛開啟吐槽模式。
小米2021年3月在印度推出的旗艦機Redmi Note 10,價格約161美元,但到了7月份,由于產能緊缺,零售價已經漲到了174美元,上漲了約8%。同時,小米4月份在印度推出的小米11 Ultra,也因為缺芯一直延遲到去年7月才上市。
芯片短缺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制造業出現的共性。對中國企業來說,缺芯影響的不止是產能,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芯片核心技術短缺會受到更大的制約。
我們還有很多疑惑沒有得到解答:為什么中國造得出原子彈,造不出光刻機?中國如何面對和解決芯片卡脖子難題?
為什么中國造得出原子彈,造不出光刻機?
中國并不是造不出光刻機,而是目前暫時造不出高端光刻機,比如上海微電子已經可以造出90nm制程的光刻機,而且據傳其將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臺28nm制程的光刻機,但這相比目前業界最領先的荷蘭ASML公司的7nm甚至5nm EUV光刻機,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討論的不僅是能不能造,更是夠不夠好。
原子彈作為一個軍事戰略層面的話題,能不能造就是核心。原子彈在實現了理論突破后,只要攻克了高濃度核原料和離心機等工程難點,就可以引爆,原子彈就算造出來了,它的戰略威懾作用就達到了;至于原子彈的當量有多大、航程有多遠、精度怎么樣,都是夠不夠好的問題,可以留待以后慢慢解決,即它的技術迭代周期可能會更長。
但光刻機不一樣,單是做出來是不夠的,必須要足夠好才有意義。例如,在競爭最激烈的手機市場,如果競爭對手的旗艦手機SOC芯片采用的是最先進的7nm或5nm工藝制程,而你還在用14nm,那你的手機性能肯定會落后,就會喪失市場競爭力。
光刻機的技術到底難在哪里?
難在它是橫跨多個學科、產業的最頂級理論、技術與工藝的產物。光刻機被譽為“半導體皇冠上的明珠”,一臺光刻機由十萬多個部件組成,是集合了數學、化學、精密光學、流體力學、精密機械、自動化控制、軟件工程、圖像識別、電子電路等領域頂尖技術的產物。因此,光刻機制造依賴于各個學科的進步,只要其中一門學科出現瓶頸,就造不出來。
中國如何面對和解決芯片卡脖子難題?
中國企業從來不是“嚇大”的,芯片短缺制約不了中國企業的成長。以手機企業為例,芯片問題反而激發了他們造芯片的斗志。
2021年3月,小米發布了自研的影像芯片澎湃C1。
9月,vivo發布自研的影像芯片V1;
同年底,OPPO對外宣稱三年投資500億造芯片。
造芯,其實是一場關于未來的軍備競賽。
一直對標蘋果的小米創始人雷軍就談到:“硬件工業大量的技術門檻和技術積累,最后都用芯片形式來體現。如今芯片全球短缺,勢必會對小米產生重大影響,而小米想要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技術領先的公司,芯片這一仗是繞不過去的。”
同樣的話,OPPO創始人陳明永也提到過。OPPO如果長時間受到缺芯制約,就不可能有未來。
因此,國內企業爭相布局芯片產業,以此來減少全球缺芯的不利影響,希望在未來掌握主動權。
比如OPPO,據公開信息,2020年以來OPPO一直在大規模招人,組建芯片團隊,挖走了國內芯片廠商紫光展銳的不少員工。
再比如小米,2014年小米成立了北京小米松果電子有限公司,開發手機SoC芯片。到2021年12月,又成立名為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業務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及芯片銷售,注冊資本15億元,業內普遍認為這實際是小米造芯的又一新平臺。
去年12月,小米又公布了自研的澎湃電量計芯片,將用于2022年下半年量產的新型電池。通過該芯片的本地監測功能,小米手機可以偵測用戶夜間充電習慣,避免長時間滿充,從而延長電池壽命。
巨頭華為則更早布局芯片。從2006年開始自研手機芯片,2009年發布采用110納米工藝的首代手機芯片K3V1,歷經多年迭代,直到2014年推出首款麒麟芯片,終于獲得業界認可。此后,華為以自研芯片為賣點趁勢推出高端手機,迅速搶占全球市場,份額最高時曾超過三星,登頂全球第一。
不過,從公開報道來看,不論是小米也好,或者OPPO也好,他們在2021年推出的,并不是像華為深研并獲得巨大成功的SoC芯片,而是影像芯片。但這毫不妨礙它們想將自主權握在手中,打破缺芯對自身影響的迫切心理。
缺芯給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過去幾十年,芯片行業話語權掌握在三星、高通、ASML等公司手中,幾乎形成了壟斷。而這些企業或芯片產業鏈一旦受市場影響風吹草動,中國相關企業則會打噴嚏。這導致中國企業非常被動,極易陷入卡脖子的境地。
如果不能解決卡脖子的問題,中國企業總會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這是中國發力高端智能制造必須要攻克的技術難關。
近期富滿電子、力通通信、卓勝微等都表示研發出了純國產5G射頻芯片,填補了國內芯片行業在這一領域的空白,顯示出國產芯片替代在不斷取得突破。
這一場全球芯片短缺對全球制造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制造從中深刻認識到了芯片產業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并且也已從中獲益,如今中國正積極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希望到2025年能實現國產芯片自給率70%,按目前這樣的發展勢頭很有可能達成這一目標。
來源:騰訊網
Copyright ? 上海儀器儀表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 滬ICP備08100447號